科技快速发展带来的性价比变化有可能高估通缩的程度。
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金融结构(即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形式、性质及其相对规模)的变化,并集中体现在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化上。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程度提高的背景下,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跨境投融资规模稳步增长。
直接融资最明显的特征是其金融风险主要由投资者直接承担。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也在发生显著变化,这些都深刻影响并反映在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化上,而实现金融体系的结构优化,又可以有力地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企业部门债券融资快速增长,2008年至2018年间,债券融资占比累计提高了9.4个百分点。本文的余下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对中国金融资产总量进行计算,并分析各类金融资产规模变化。因此,要尽量长时间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维护好长期发展战略期(易纲,2019)。
需要说明的是,准确度量金融资产的实际风险承担是比较难的,上述假定也可以讨论,但通过大体匡算,仍能够看到金融资产风险承担的基本状况及其变化。2018年末,债券和股票投资占资金运用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8%和13.2%,较2007年末上升4.8个和3.8个百分点(详见表6)。关于修改稿的几个具体问题 第一,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是《中国人民银行法》一直以来的规定,也是国际标准说法。
从这一案例中,我们也能够看出,美联储具有相对较强的独立性。由此可见,独立是相对的概念。央行独立性是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重要部分 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央行能够自由发行信用货币,政策灵活性提高,经济发展也需要货币政策随时调控。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对于宏观经济稳定也有积极作用。
摩根作为私人机构,召集华尔街金融家筹资稳定金融机构,稳定住了整个金融系统。在系统性金融风险处置的过程中,央行的目标将是哪些类型的机构?是否可以对所有类型的机构都提供流动性支持? 第五,在第八章法律责任的部分,有很多非常具体的处罚规定,我对此非常赞成。
美联储建立的重要背景是1907年经济危机。央行的独立性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目标的独立性,一类是工具的独立性。由此可见,中央银行的功能在设立之初就是为了稳定金融体系。第六条的后半部分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就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有关货币政策事项作出决定后,即予执行,并报国务院备案。
这一条有些像美联储需要向美国国会报告。目标的独立性是指央行能否设立自身未来一年的目标。此外,第三十七条针对金融稳定,第三十八条明确金融市场管理,第三十九条针对金融基础设施监管,第四十三条明确金融科技管理,谈到了人民银行牵头的一系列政策功能。以下为黄益平在2020年11月20日的CF40双周内部研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的整理稿 中央银行制度的演变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一步一步演化而成的。
但问题在于,超发的冲动难以避免,怎么解决这一问题? 设立明确的货币政策规则非常重要,例如盯住通胀的货币政策——将来无论发行多少货币都无所谓,但要保证不发生恶性的通胀2018年末,存款占资金来源总额的比重为49.8%,较2007年末下降6.1个百分点。
熊彼特(1934)曾指出,信贷的功能,就是创造出新增购买力,从而赋予企业家重新整合生产要素(也就是创新)的能力。给定目前的发展阶段,趋势上看中国的宏观杠杆率还有可能上升,宏观调控的任务就是使杠杆率尽量保持稳定,从而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实现平衡,并为经济保持长期持续增长留出空间。
否则,若宏观政策刺激力度过大,一是可能产生通货膨胀的风险,二是可能导致杠杆率过快上升。国际金融危机后,内需在经济增长中作用上升,对贷款融资的需求更高,债务杠杆出现一定上升有其必然性。现在国内对财富管理、养老及健康保险等需求很大,有很大的市场潜力,这方面国外发展时间长、有比较成熟的经验,通过扩大开放,可以更好地促进国内相关产业加快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主要原因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外部经济环境发生显著变化,我国国际收支趋于平衡,国内金融体系融资增长较快。2018年末,贷款余额较2007年末年均增长17.7%,与GDP之比为176.7%,较2007年末上升了76.2个百分点。中国居民金融资产投资选择较少,主要依赖银行储蓄,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中国高M2/GNP表面上是经济主体的主动选择,实际上则是在体制和政策约束下的自然结果。
第三部分基于分部门视角,测算并给出居民、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和国外部门的资金来源及运用情况,分析各部门金融资产负债结构的最新变化。本文在测算金融资产总量和各分项数据时,将金融资产分为国内经济主体持有的国内外金融资产和国外经济主体持有的中国金融资产两类,以同时体现最近十几年来国内金融发展和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进展。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资金流量核算、金额账户资产负债核算。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过程中,顺应国际市场的需求,2008年以来先后与39个国家和地区中央银行和货币管理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在表1中,把存款和贷款都视为金融资产确实有重复计算之嫌,所以在理解表1数据时,一方面要认识这样分析的道理,另一方面也不能把存款和贷款资产简单相加,从而夸大了银行部门的权重。与1991年至2007年间相比,2008年以来国内主体持有的国内金融资产增速超过了持有的国外金融资产增速。
从资金来源结构看,存款仍然是金融机构的主要资金来源。关键是怎么有效地分散风险、怎么有序地化解风险。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十多年里,中国金融资产的风险向银行部门集中,向债务融资集中。投资渠道的多元化使居民资产配置不再高度集中于银行存款。
表2至表6分别给出了上述五个部门1995年、2007年和2018年金融资金来源(负债)和运用(资产)的测算结果。资金运用指国外部门持有的国内部门金融资产,资金来源指国内部门持有的国外金融资产。
不过,以政府信用支持和房地产作为抵押品的信贷快速扩张,会导致金融风险向银行和政府集中,并容易形成自我强化的机制,累积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和债务杠杆风险。房地产与金融资产之间存在对偶关系:一是房地产是居民和企业的重要资产,居民和企业又通过房地产融资构成对银行的负债,银行的金融资产部分对应着居民和企业手中的房地产。
直接融资涉及非银行经济主体之间的直接交易,对法治和信用环境的要求更高。居民要在正规持牌金融机构存款或投资,中国已经建立起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可以有效保障广大居民的合法权益和资金安全。
四是宏观杠杆率上升较快。直接投资仍是国外部门的主要资金运用方式,但占比有所下降。政府部门对地方平台及一些企业还有一部分隐性负债,基于会计记账原则,不体现在政府部门的金融资金来源和运用表中。2018年,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为行业规范发展创造了基础性制度环境。
本文继续定位于比较金融研究,拟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2008年至2018年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演变进行分析,展示最新变化,并从资源配置和风险承担角度,探寻金融资产结构变化背后的逻辑,最后提出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曾在1996年和2008年对中国金融资产结构进行比较分析。
在这种分类方法下,存款是存款人对金融机构的债权,是存款人持有的金融资产,贷款是金融机构对债务人的债权,是金融机构持有的金融资产,因此存款和贷款均被视为金融资产。从上述测算的金融资产风险承担情况看,近年来金融资产风险明显向银行等金融机构集中,而金融机构的风险相当部分最终要由政府承担。
产业优胜劣汰和整合力度加大,产能过剩问题明显缓解,总供求更趋平衡,经济韧性总体增强。企业部门股票融资占比下降,跨境投融资稳步增长 2018年末,企业部门资金运用和来源总额分别达129.5万亿元和183.3万亿元,较2007年末年均增长12.9%和11.4%。
评论留言